溶出杯系统
多个(常见 6 杯、8 杯)用于盛放溶出介质(如模拟胃液、肠液的缓冲液)的容器,可通过恒温水浴或加热装置维持介质温度(通常 37℃±0.5℃,模拟人体体温)。
搅拌系统
每个溶出杯配备搅拌桨或转篮(根据药典方法选择),通过精准控制转速(如 50-200 转 / 分钟),模拟胃肠道的蠕动搅拌效果,促使药物制剂溶解。
自动取样与过滤系统
取样针可按预设时间点(如 5 分钟、15 分钟、30 分钟等)自动插入溶出杯的特定位置取样,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。
取样后通过内置过滤器(如 0.45μm 滤膜)去除未溶解的颗粒,确保样品澄清,直接用于后续分析(如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 检测)。
补液系统(可选)
部分仪器在取样后会自动补充等量的新鲜溶出介质,维持溶出体积恒定,符合药典对 “漏槽条件" 的要求(即溶出介质体积远大于药物溶解量,保证药物持续溶解)。
控制系统
通过触摸屏或计算机软件设定参数(温度、转速、取样时间、取样体积等),全程自动执行操作,并记录关键数据(如温度、转速曲线),确保实验可追溯。
自动化程度高:替代人工取样、过滤等繁琐步骤,减少人为误差(如取样时间不准、操作污染等),提高实验重复性。
精准控制:严格控制温度、转速、取样位置等关键参数,符合各国药典(如中国药典、美国药典 USP、欧洲药典 EP)的标准要求。
高效性: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,且支持多时间点连续取样,适合批量检测或药物溶出曲线的完整测定。
兼容性强:可与 HPLC、UV-Vis 等检测仪器联用,实现 “溶出 - 取样 - 分析" 全流程自动化,提升实验效率。
药物研发阶段:评估不同处方、工艺对药物溶出行为的影响,优化制剂配方(如辅料比例、压制工艺等)。
药品质量控制:作为片剂、胶囊等制剂出厂前的必检项目,确保每一批次药物的溶出度符合标准,避免因溶出异常导致药效不足或毒副作用。
仿制药一致性评价:通过对比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溶出曲线,判断两者在体内的释放行为是否一致,是仿制药获批的关键依据之一。
总之,自动取样溶出仪通过标准化、自动化的操作,为药物溶出度测定提供了可靠、高效的解决方案,是制药行业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核心设备之一。
麻花星空无限mv版权所有 GoogleSitemap 技术支持: